三眼神與香瓜

香瓜其實不太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成熟,只是吸收營養,試著碰到些好運然後試著長大;我想我們都是香瓜,我們只能練習、修行,或許在某個時機成熟時,哪個好農夫會帶著我們解脫。

練習頭倒立時,我常請同學試著讓視線看向遠方的天空或天花板,當然,動了眼球會牽引某些頸部肌肉,但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它能為我帶來更寬敞的空間感;就像在看漫畫時,偶爾會看到某一格分鏡,獨特的視角,似乎讓身為我的整體獲得某個體驗,而不只是頭腦補獲資訊。

近三年來,在每堂課練習前後,我幾乎都會帶同學做一點梵唱,除了將發散的心稍微收回,也能看見大家梵唱後臉部肌肉放鬆,表情柔和,那就是內在的空間出現了,無論皮肉骨骼如何擺放使用,保持內在的柔軟與寬敞才是最重要的。

最近在幾個相對熟練的的課堂上,我們練習了關於三眼神與香瓜的梵唱;這裡的三眼神指的是濕婆,整首梵唱的意思大概是:「我們崇敬的三眼神呀,你是個散發出芬芳(德行優良)的農夫(栽培滋養者),如同香瓜成熟時,好農夫會將果實從藤蔓上摘下分離,也請將我們從對於死亡的恐懼中分離,留下永恆。」

這是非常有名的一首梵唱,它被稱為「Mahāmṛtyunjāya Mantra」意思是「戰勝死亡的偉大咒語」,感覺很嚴肅,但講得卻是農夫齋香瓜的故事,好喜歡這種反差和故事感;將這首梵唱保留到後面才教是因為,初學時,通常我挑選歌詞裡沒有神出現,相對沒有信仰色彩的梵唱——當然,漸漸我們能理解,所有神與各種角色的出現,其實都可以只是某個象徵或隱喻的表達。

香瓜其實不太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成熟,只是吸收營養,試著碰到些好運然後試著長大;我想我們都是香瓜,我們只能練習、修行,或許在某個時機成熟時,哪個好農夫會帶著我們解脫。

提起香瓜時,要不我們會想起「香瓜」這兩個字,或說「melon」——如果喜歡講英文的話——要不我們會從已然逝去的印象中想起某個形狀、顏色、滋味,但究竟哪一個品質才能代表香瓜?

我想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「香瓜」這個名字或某種已然逝去的經驗,或許也可以在身為香瓜的同時,試著改變視角,創造空間,用好農夫或三眼神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名字(標籤)和型態(特質),用類似的視角練習體式,以及活在這個世間。

Pin 濱安

Pin 濱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