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週前我們去東京時,把行李寄放飯店後,第一個行程是從原宿竹下通經表參道,到明治神宮外苑去看銀杏,還先繞去看下午兩點的阿夫利隊伍排多長,因為九年前,跟出版社同事在此排隊一小時。我後來想到《圈外編輯》這本書好像是他在那次出差跟日方出版社詢問的,當時就默默記著回台灣想找這本書出來重看。
|
經過四、五年重讀,這本書依然精彩,一個近六十歲的熱血大叔(他寫書的年紀)遊走在物理性的圈子外,面對東京這座大城和大型出版社們;遊走在心理的圈外,面對各種主流的思維——喔,包括Tabelog ——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見解。推薦給已經在某個領域待了一陣子,但有某種極細氣泡水般的懷疑始終在心中的人。
|
從出差到《圈外編輯》出版那幾年,我正好走在圈線上,出版和瑜伽,都不算在圈外但也很難說是在圈內,那種游移的不安令人害怕,有時讓人想衝撞所有體制,有時又讓人想討好各種關係,假裝安心地正式走入圈內。
我很喜歡Netflix的《主廚的餐桌》系列,裡面所有主廚的故事基本上都跟《圈外編輯》的作者相同,「你必須遊走在不穩定的邊緣」,「就像不斷走在危橋或鋼索上,不論多久都抵達不了對岸閃著霓虹光的『版稅生活』」。
|
परिग्रह Parigraha ,這個梵文字的意思白話來說是「到處抓取」,如果在前面加個A,अपरिग्रह Aparigraha ,「不到處抓取」。
「不到處抓取」的意思並非不做事,反而有點像遊走在邊緣的圈外編輯,他辛勞地用圈內人看起來很傻的方式採訪他認為有意思的人,用比圈內人更多一點的好奇心,深入華麗表象背後的真實景色,但最令人欣賞的是他並沒有在完成作品後就躲到圈內,放手,讓作品獨自閃耀、發光,他捲起袖子重新做另一個讓圈內人瞠目的主題。
|
在瑜伽裡,奉獻(Bhakti)是很重要的練習,把成果奉獻出去並不是說,喔,我什麼都不要,都給別人,我不值得獲得幸福,感到快樂是種罪過。練習奉獻,是練習放下對成果的執著,練習不到處抓取。
我的老師Richard Freeman曾如此描述:「瑜伽就是畫一個圓,再把它擦去的過程」。
||